和挑战旧秩序的“勇气”
;再然后,1936年开始的西班牙内战,更是为两国提供了“并肩作战”
、共同支持佛朗哥的“革命友谊”
平台。
在共同反对凡尔赛体系、共同对抗英法(以及他们都痛恨的共产主义)、共同渴望扩张的利益驱动下,再加上国际形势的变化(被孤立),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这两个原本可能成为对手的独裁者,最终发现,还是抱团取暖、联手搞事,对彼此都更有利!
曾经的“情敌”
,开始变成了“同志加兄弟”
(塑料的)。
德意俩勾搭上了,希特勒觉得这还不够。
他还想把这个“朋友圈”
再扩大一点,最好能拉上一个在亚洲也能跟英美法苏叫板的“实力派”
。
放眼望去,谁最合适?
答案是:日本!
当时的日本,正被军国主义势力牢牢掌控着,一心想在中国和整个东亚建立所谓的“大东亚共荣圈”
,同时,日本也把北边的苏联视为最大的战略威胁和扩张障碍。
除了上面说的那些原因,能让德意日这三个远隔千山万水的国家最终走到一起,还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:那就是他们都极其厌恶当时由英法主导的国际秩序,特别是那个号称要维护世界和平、裁军、搞集体安全的“国际联盟”
!
在他们看来,国联就是英法用来维护自己利益、打压“新兴”
力量(也就是他们自己)的工具,是阻碍他们“伟大复兴”
和“扩张大业”
的绊脚石!
所以,这三个国家,对国联的态度基本上都是:鄙视!
不满!
最终掀桌子走人!
德国:第一个公开叫板退群!
德国就不用说了,它本身就是《凡尔赛和约》的最大受害者(至少纳粹是这么宣传的)。
在希特勒和纳粹党看来,国联就是英法用来限制德国、执行凡尔赛条款的“枷锁”
。
虽然魏玛政府时期,为了改善国际环境,德国在1926年也捏着鼻子加入了国联,还一度成了常任理事国,想在体制内争取点权利。
但希特勒一上台,立马就变了脸!
他觉得在国联里跟那帮“民主废物”
扯皮太浪费时间,而且国联在裁军问题上总是偏袒英法(要求德国裁军,英法自己却不怎么动)。
于是,在1933年10月,希特勒就以裁军谈判不公为借口,毅然决然地宣布德国退出国际联盟!
成了第一个公开跟这个“国际大家庭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